安徽财经大学新冠肺炎师生员工个人防护手册
发布时间: 2020-04-21 浏览次数: 793

 

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2020 年春季学期学校工作平稳运行,加强对广大师生员工个人卫生防护技能知识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安全,特制定《安徽财经大学新冠肺炎师生员工个人防护手册》。

一、个人卫生防护

1.公共场所的个人卫生防护

1)在密闭公共场所要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物品;

3)打喷嚏或咳嗽时,如未佩戴口罩,须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4)外出回来后立即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全程保持手卫生;

5)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频率,缩小外出活动范围。

2.口罩使用指引

1)教职员工及学生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包括教室、会议室、办公室、食堂、图书馆等)、就医(除发热门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2)口罩选择的方法。①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属于中等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②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和集中学习、活动的在校学生属于较低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③宿舍内、户外空旷场所、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属于低风险暴露人员,可不佩戴口罩,或视情况佩戴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④高校师生不建议使用带呼吸阀的口罩类型。

 各种常用类型口罩

3)佩戴方法。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用口罩抵住下巴;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尽可能舒适;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医用一次性口罩,蓝色面朝外,白色面贴口鼻。

3)摘脱方法。口罩外侧吸附了大量细菌,脱下口罩时避免触碰口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应将口罩接触口鼻的一面朝外折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不宜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随意丢弃,避免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摘脱口罩之后,一定要记得清洗双手,保持手卫生。

4)更换和存放。每4 小时更换一次性医用口罩。在此期间,若无明显脏污、变形、损坏,可重复使用;若口罩被污染,应立即更换,不可重复使用。每人需准备一个清洁、透气的纸袋存放个人医用口罩,并标记姓名,确保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5)处理。废弃的口罩应统一收集处理。健康学生和老师使用过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佩戴的医用口罩,需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3.保持手卫生

1)教职员工及学生要做到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

2)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及时用肥皂、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清洁手部;

3)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4)正确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七步,一只手的手掌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部分,旋转揉搓,交换双手。

小技巧:按“内—外—夹—弓—大—立—腕”口诀进行;时间不应少于20秒,相当于唱完两遍“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的《生日快乐歌》。



5)不方便洗手时的处理。可选用有效的含乙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免洗手消毒剂只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不建议以免洗手消毒剂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

6)洗手相关注意事项。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如果没有自来水,可用水盆、水舀、水壶等器具盛水,把水倒出来,形成流动水来冲洗双手;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充分揉搓,保证洗手效果;肥皂泡要用清水彻底冲干净;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擦干,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4.快递收发

1)收发快递时尽量选择无接触配送;

2)如必须与快递员接触,应佩戴好口罩,取件途中避免人员聚集及面对面;

3)去除快递的外部包装后应该立即洗手,然后再去拿里面的包装;

4)对快递的内部物品包装要用消毒湿巾、酒精棉等擦拭消毒,打开物品内部包装袋时也要注意手卫生;

5)所有包装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妥善处理。

5.健康打卡与报告制度

1坚持每日健康打卡,报告健康状况和接触新冠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及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马上告知辅导员或本单位疫情信息联络员;

3)若发热(额温≥36.8℃或腋下体温≥37.3℃),在校师生到学校指定隔离观察室或健康观察室休息,必要时及时送诊。

6.就诊防护

1)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

2)尽量避免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作息方式

1一日三餐定时;

2)保持食物多样,不偏食、挑食;

3)不喝含糖饮料,多喝开水、茶水;

4)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

5)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劳逸结合,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

6)减少视屏时间,除完成教学部门线上教学以外,尽可能减少视频时间;

2.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1)尽可能增加室内运动、家务劳动;

2)在少接触他人或者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的情况下,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每周至少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每次应该至少持续10分钟。此外,每周还应有2次肌肉力量运动。

三、教师上班的健康要求

1.14 天无发热、咳嗽等感冒样症状,无高风险地区和国家旅居史,无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境外来皖(回皖)人员接触史。

2.在办公室入口醒目位置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或普通洗手液,并有醒目标识提示保持手卫生。

3.两人及以上办公时佩戴口罩。

4.电脑专用,不使用他人及公共电脑。

5.工作场所全天保持通风状态,中央空调暂停使用。

6.各个部门每日下班后安排人员对办公室公共设施进行消毒。

四、上课卫生要求

1.公共教室仅供教学使用,暂停其他聚集性活动。

2.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学生上课时佩戴口罩。

3.必要时错峰上课。

4.教师在上课前后均要洗手。

5.教室要消毒、通风(具体要求见《安徽财经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场所防控工作指引》)。

五、进餐卫生要求

1.教职员工和学生进餐实行错峰制、分餐制。

2.避免面对面就餐,隔位就座或保持人与人之间的1.5米安全防护距离,避免就餐时说话,避免扎堆就餐。

3.就餐前、就餐后洗手。

4.食堂按规定进行消毒、通风(具体要求见《安徽财经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场所防控工作指引》)。

六、学生和教职员工返校途中安全防护

1.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再择期返校。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时,全程佩戴口罩;全程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上的公共物品或部位。当手接触了公共物品、咳嗽时用手捂、饭前便后等情况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遵从“七步洗手法”;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清洁双手。

3.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4.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并妥善处理废弃纸巾,无纸巾时可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5.应留意周围旅客状况,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者须及时报告乘务人员。

6.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视病情及时就医。

7.旅途中如需到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诉医生个人14 天内是否到过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的旅居史,是否途经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积极配合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

8.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密切接触者的调查。

9.到校时按学校要求报告、登记相关信息,填写健康卡。

七、心理健康

1.开展多形式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通过微博、公众号、微信群或 QQ 群向教职员工和学生推送心理健康科普类文章等;

2)利用校园公告栏、宣传栏、教室黑板报、宣传手册发放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3)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4)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

2.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1)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来帮助学生恢复规律学习生活、获得稳定感;

2)提倡学生维护人际交往,通过远程方式与家人、朋友、同学等保持积极联系,彼此表达关心,获得情感支持;

3)学校建立心理健康热线,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利用社会心理热线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系统。

3.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1)多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2)听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3)家长和子女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互动;

4)不信谣,不传谣。

4.及时发现师生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1)家长和教师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知识,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和行为表现,倾听他们的抱怨和愿望,了解他们封闭的心理活动;

2)学校教职员工同事之间要相互关心,及时发现同事有可能存在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并向单位领导汇报;

3)充分利用属地省、市、县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精神卫生中心及各类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等资源,及时转介受疫情影响导致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并做好后续的衔接和支持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