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致世界艾滋病日
发布时间: 2020-12-01 浏览次数: 527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疫苗预防,也没有治愈的有效药物或方法,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一、常见症状

如果 HIV 感染者没有接受治疗,一般会经历以下 3 个阶段: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也可无明显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


1.急性期。多在感染后2~4周内出现低热、乏力、腹泻、皮疹等,症状多不典型,约持续1个月左右可自行消退。


2.无症状期。此期没有任何症状,可长达数年至十余年。

  

3.艾滋病(终末)期。由于免疫系统崩溃,机体可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等,且感染不易控制,还可发生各种肿瘤。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发热、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的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比较明显;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斑丘疹、疱疹,以及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各种症状。另外,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下降达人体的10%以上,最多可以降低到40%以上,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大多数未治疗的感染者在感染后 8~10 年内会进入艾滋病期,规范治疗可能推迟或阻止病情进展。少数 HIV 感染者病情发展很快,如果未经治疗,会在几年内发展成艾滋病。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1.血液传播。主要包括输血及外伤,若输入了含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与HIV患者共用同一注射器进行吸毒等就会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日常生活中,在皮肤粘膜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如果接触到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是不具有传染性的。与HIV感染者拥抱、进餐、乘车、共用学习用品、共用卫生间、打喷嚏或咳嗽、蚊虫叮咬等均不会感染HIV。


2.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经过胎盘将HIV病毒直接传播给胎儿,也可通过生产时经产道感染,或者母乳喂养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3.性传播。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男男同性恋、没有预防措施的异性性接触,可以通过破损的粘膜造成艾滋病毒的感染。

三、儿童青少年是艾滋病防控的重要人群

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9年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96.3万,死亡31.6万例。疫情地区分布不平衡,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9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73.8%,经男性同性传播占比为23.3%。性传播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尽管我国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但防控措施尚不完善,暴露后预防技术措施尚未在我国广泛应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布数据称,2019年全球有3800万人为HIV感染者,其中约有170万新发感染者,并且新增感染者中,儿童约占9%。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报告指出,2019年有近32万名儿童和青少年新感染艾滋病毒,有11万名儿童死于艾滋病。艾滋病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


四、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要素


当代青年学生处于社会巨变时期,同时面临身心与性的快速发育。无论知识水平还是心理社会能力都不足以应对与HIV相关的危险,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对高危行为认识不足以及规避风险能力低下,导致青年学生感染HIV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降低青年学生感染HIV的脆弱性,减少其高危行为的发生,是AIDS防控的关键。


1.普及全面性教育,提高学生性健康意识和生活技能。全面性教育是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意义的教学过程。旨在使儿童青少年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通过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青少年学会思考如何适当选择影响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获得准确且适龄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全面性教育采用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视角,不仅关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如青春期变化、怀孕、避孕、人工流产、暴力、AIDS和性传播感染等,还提出了应对当前社会环境和新媒体对性行为的影响以及由其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等。

  

2.降低青少年感染HIV脆弱性,提高青少年规避风险能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感染HIV脆弱性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关知识、家庭的经济压力、缺乏做出合理决定能力或付诸于行动能力、无法获得卫生服务和用品、不能坚持立场及维护权利等五方面。个体感染HIV脆弱性增加,意味着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行为,不能使自己远离HIV及相关健康威胁。青少年面临身心、性和社会层面的巨变,是一个突破界限、宣告独立的阶段,是性和社会性别等的社会习俗被质疑和强化的阶段。部分青年学生尚未意识到无保护性行为可能存在的严重健康风险,或因抱有“风险与己无关,只关他人的态度”和“及时行乐只顾今朝”等错误观念,最终弱化对风险的准确识别。

将青少年置于AIDS防控的优先地位,提供青年友好型保健服务。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AIDS相关健康教育,不仅能教会青少年识别感染HIV风险因素,降低其感染HIV脆弱性,还能帮助其提高复原力,增强预防AIDS侵袭的能力,对其感染HIV脆弱性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五、艾滋病的预防手段

1.主动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并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2.避免过早发生性关系,坚持洁身自爱,杜绝不洁的性生活。
3.若有性生活,需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
4.学校与家长应重视健康性教育,组织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性知识途径。
5.避免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了解艾滋病暴露前预防与暴露后阻断药物的使用,如:发生性关系后2h内服用阻断药物,最迟不超过72h。

  

6.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7.不到非正规的医疗场所纹眉、打耳洞。
8.不共用生活用品,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
9.不非法卖血、不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针具和器械。
10.不输入来历不明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11.若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或严重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一定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具有HIV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监测。

六、不歧视,要尊重艾滋病病人

1.通过艾滋病主题宣传活动宣传艾滋病感染途径。
2.张贴不歧视艾滋病人的宣传语。
3.尝试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等行为。
4.学校及社会可以给艾滋病人多一些宽容、关怀和帮助,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友爱、亲情和正常的生活环境。


本文主要内容来源于:
马迎华. 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2):1761-1766,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