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疫苗预防,也没有治愈的有效药物或方法,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如果 HIV 感染者没有接受治疗,一般会经历以下 3 个阶段: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也可无明显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
3.艾滋病(终末)期。由于免疫系统崩溃,机体可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等,且感染不易控制,还可发生各种肿瘤。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发热、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的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比较明显;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斑丘疹、疱疹,以及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各种症状。另外,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下降达人体的10%以上,最多可以降低到40%以上,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大多数未治疗的感染者在感染后 8~10 年内会进入艾滋病期,规范治疗可能推迟或阻止病情进展。少数 HIV 感染者病情发展很快,如果未经治疗,会在几年内发展成艾滋病。
1.血液传播。主要包括输血及外伤,若输入了含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与HIV患者共用同一注射器进行吸毒等就会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日常生活中,在皮肤粘膜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如果接触到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是不具有传染性的。与HIV感染者拥抱、进餐、乘车、共用学习用品、共用卫生间、打喷嚏或咳嗽、蚊虫叮咬等均不会感染HIV。
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9年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96.3万,死亡31.6万例。疫情地区分布不平衡,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9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73.8%,经男性同性传播占比为23.3%。性传播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尽管我国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但防控措施尚不完善,暴露后预防技术措施尚未在我国广泛应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布数据称,2019年全球有3800万人为HIV感染者,其中约有170万新发感染者,并且新增感染者中,儿童约占9%。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报告指出,2019年有近32万名儿童和青少年新感染艾滋病毒,有11万名儿童死于艾滋病。艾滋病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
四、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要素
当代青年学生处于社会巨变时期,同时面临身心与性的快速发育。无论知识水平还是心理社会能力都不足以应对与HIV相关的危险,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对高危行为认识不足以及规避风险能力低下,导致青年学生感染HIV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降低青年学生感染HIV的脆弱性,减少其高危行为的发生,是AIDS防控的关键。